核雕工艺品是民间艺术中的一绝。它是在植物果核上,应用其外形特性或起伏的变化,雕搂出各种人物、走兽、山水、楼、台、亭、阁等。核雕的原资料有核桃、桃核、橄榄核、象牙果核、杏核、樱桃核等等,最佳的是油橄榄核,体积仅有一节指头那么大。在这么小的橄榄核上停止雕琢,其难度是不可思议的。正是由于其操作上的高难度,核雕技艺鲜有传人。 (铁线工艺)
果核雕琢的来源尚待考证。明清时期,我国大型雕塑艺术无大开展,但是小件雕塑品和工艺品的装饰制造却搞得生气勃勃,富于发明性。其中的桃核、杏核雕琢和橄榄核雕琢是一个颇有特征的种类,其作品的构思和雕琢都到达了极高的工艺程度和艺术境地,被人称作是“微雕神技,艺术奇葩”。明、清两代这种核雕的微雕艺术可谓一绝,当时京城和江浙一带官宦商贾中盛行玩赏竹木牙雕等古玩奇珍,精深而小巧的核雕艺术品就是当时人们网罗的抢手之一。 (铁线工艺品)
据史籍记载和文物考证,果核雕 刻在明代已到达了很高的艺术程度,明宣德年间,夏白眼在橄榄核上雕琢16个小孩,每个小孩仅有半粒米大小,头绪明晰 。明代最有名的果核雕琢家是天启年间江苏虞山(今常熟)的王毅(字叔远,号初平山人)。他在天启二年(1622)创作的“赤壁之舟”是果核雕琢史上的珍品。舟长约3厘米(cm),高约0.5cm,中间为舱,上以篷覆之,旁开小窗 ,左右各4扇 ,且能开合 。窗旁雕栏上 ,右刻“山高月小”、“真相大白”,左刻“清风徐来”、“水波不兴” 。船首刻苏东坡及其好友黄鲁直、佛印和尚3人 ,其中苏东坡、黄鲁直两人共执一书阅读,而佛印和尚好像弥勒,袒胸露乳,左臂牵挂珠,念珠历历可数。船尾横竖一楫,楫的左右各雕琢船夫一人。船背题款:“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刻 ”。字迹细如蚊足,又刻篆章“初平山人”。这件核舟成为后世果核雕琢名匠仿效的模范。《东坡赤壁泛舟图》,把核雕艺术推上了历史的顶峰。明代文人魏学伊著有《核舟记》一文详记其事。新中国树立之后,《核舟记》被载入中学课本,核舟也因而名传华夏。宜兴雕琢家丘山精于胡桃核雕琢,题材大多为苏东坡游赤壁、渔家乐、百花篮、山水等。清代,果核雕琢的艺术程度进一步进步,以江苏为传统产区。康熙年间,苏州金老(名不详)、嘉定封锡禄以及乾隆年间的苏州杜士元、沈君玉等都是果核雕琢名手。封锡禄的橄榄核雕琢“草桥惊梦”,房屋、人物等在构图上布置得当,并配合疏柳藏鸦,柴门卧犬,充沛表现了乡村夜景。沈君玉的橄榄核雕琢“驼背老人”,头戴棕帽,蓄胡须,衣服肩部有缝补,手持一扇,扇上刻有诗文;他用杨梅核雕琢的“猕猴”,头绪毕具,据《金玉琐碎》记载,有的艺人以桃核雕琢串连成108枚念珠,每枚念珠刻有3~6名罗汉 ,姿势各异 ,面目无一相同。此外,嘉庆、道光年间,福建霞浦的果核雕琢名匠方建劭创作的“东坡游赤壁”,“篷窗撑辟,江柳掩映 ”,舟中人物、舷橹描写细为世间珍藏品中的极品 。
相关新闻: